学术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张爱艳教授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五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

来源:司法鉴定中心 发表时间:2015-09-01 00:00:00字体大小:

    2015年7月20日至23日,“第五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ICELFS 2015)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证据科学协会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五大洲包括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士、坦桑尼亚、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名证据法学者、法庭科学家、司法人员与律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应会议主办方邀请和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爱艳教授作为大会主题发言人参会并做英文报告。

    自2007年以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已在北京连续举办四届,逐渐发展为中外学者、证据法学家与法庭科学家两年相聚一次的思想交流盛宴。第五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首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标志着其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学术品牌,在国际化方面具有突破性进展。本届大会以“当代诉讼中的证明问题:证据法与法庭科学的发展和变革”为主题, 各国专家学者围绕21个分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1)“DNA证据:技术、演示和革命”(2)“当代法庭科学的有效性与可靠性”(3)“鉴定在笔迹证明中的优势”(4)“视觉专家的训练与交流”(5)“当代诉讼中的证明体系与标准”(6)“当代刑事司法中的权利保障”(7)“法医学鉴定证据:方法和证明”(8)“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比较视野下言词证据在刑事证明中的应用”(9)“法医学鉴定中的新发展”(10)“误判:证明与实践中的教训”(11)“当代诉讼中的推理和效率”(12)“当代诉讼中的电子数据保存、复原和互联网”(13)“国际仲裁中的证明问题”(14)“东方世界的非法证据问题:西方思想体系的效用”(15)“当代诉讼中的专家证人和普通证人影响和评估:如何对待专家以及陪审团的未来”(16)“法庭科学证据的框架:环球视野下的鉴定标准以及法律框架”(17)“在法庭中理解鉴定意见:法官和陪审团所面临的挑战”(18)“国际冲突与安全中的证明和证据保全问题”(19)“品性与不良行为证据的法律和鉴定分析”(20)“犯罪心理学和精神作用:来自法律和法庭科学的回应”(21)“如何在庭审中交叉询问法庭科学家:给律师的指南”。张爱艳教授在大会中做了Psychiatric Evaluation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精神鉴定与刑事责任)的主题演讲,其提交的论文被第五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作为优秀论文收录并将于2016年在澳大利亚出版。

    在会前研习班(Pre-conference Workshops)中,张爱艳教授与其他参会者参观了南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并旁听审判,参观了阿德莱德大学DNA研究中心和南澳大利亚法庭科学实验室,听取了多位专家与各科室工作人员关于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并进行了交流。

Copyright© 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